投射者「等待邀請」才是制約在別人的事

投射者,
不要再相信「投射者等待邀請」這說法。

  1. 說投射者等待邀請的始創人是顯示者,而中文自稱權威是生產者。
  2. 投射者,是不能「衝動」,不是不可主動。 人類圖,中英文翻譯,把「衝動」說為「主動」。 然後投射者聽了被說中「內耗」有感,誤以為是「投射者主動」而來。

為什麼會「衝動」

因為
薦骨中心空白,與人一起,受他人的薦骨動力影響,便做了他人想的事。
但自己回到獨處,薦骨回到空白,便平靜下來,不再有繼續做的傾向。

(意志中心著色會為完成而堅持,根中心與脾中心會因壓力或後果嚴重而堅持做)

  1. 為什麼不要「等待邀請」?
    因為:
  2. 被邀請而做的一切 都是「別人的成果」。
    例如老闆請員工工作,得來成果屬於老闆,員工只有工資。

別人發起,邀請投射者做,結果屬於發起人,話事、命令決定權都是發起人,投射者被邀請而做,是不能最終擁有結果與決定權。

2.

投射者薦骨中心空白
若苦等邀請..
當有人邀請自己時, 自己的薦骨中心空白,會被邀請者影響而容易答應。

但回到獨處一人,投射者薦骨回到空白,或會發現原來自己無興趣不想做,但已經答應了他人。

官方 把投射者薦骨空白,放大其「無動力=不可能發起」的一概而論綁定說法。 使投射者產生「主動會失敗、被莫視、苦澀」的結果。

而不是:
教投射者,在任何決定前,先了解事情細節、定出目標價值與責任風險。

更不教導投射者如何區分「薦骨空白」的制約狀態。


成功的投射者
冷靜 先寫好執行計劃,定好時間、策略,自己與他人共同合作完成目標。

不理會「被拒絕」,不在乎「被漠視苦澀」,只在乎目標、結果、大局。

Amazon 老闆Jeff Bezos 是前世界首富
凡主動,寫下計劃,搜集資料,分析清楚,才作決定。 然後自己與他人共同執行。

Facebook ceo 是投射者
即使被人反對、否定,也堅持自己facebook項目
即使有人重金收購.. 也不出賣facebook
最後自己在美國上市集資3500億美元。

投射者
自己人生
無人有債任邀請自己
別人如何說好,也只是別人的口
自己選擇,最後是自己承擔一切。

被邀請才做,機會只會被他人快一步奪走。

自己的事
只有自己小心弄清楚計劃
然後堅持執行
隨機應變
直至成功得到自己理想。

才會得人欣償與尊重。

投射者
自己有成果 有別人沒有的
別人才會主動邀請投射者給予他人沒有的。

自己先主動,但不要衝動。

這是高階人類圖10年來對投射者案例了解的經驗。

來自更多「不用人類圖」又成功的投射者經驗參考。

更多詳細教學:
人類圖高階分析教材
https://www.renleitu.asia/hdabook

發表留言